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4.5°C-15.7°C
澳元 : 人民币=4.86
卧龙岗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破案了!你家猫装听不到?可能因为它更喜欢夹子音

2023-02-08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十斤的猫咪,九斤的反骨,外加一斤薛定谔的耳朵——你叫它名字时,它可能听到,也可能装听不到。

但总之,猫会无视你。

不要干涉我的猫生,OK?

但当你开始怀疑它是不是耳聋时,猫又能在你打开零食口袋的瞬间,从任何一个角落精准地弹跳到你面前。

图源:GIPHY

相比之下,无论多么深情的呼唤,都只能换来喵主子微微抖动的耳朵和尾巴尖儿。

实际上,猫的听力范围是人的三倍,并且猫耳朵可以自由转动至 180 度,将耳朵迅速转向声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调整范围,是因为它们每只耳朵上各有 32 块肌肉,是人类的五倍之多[1] 。

网络梗图

这些肌肉都能帮助猫咪敏锐地捕捉到环境中的变化,侦测猎物,以及过滤掉铲屎官没啥用的叫喊声。

“故意装聋是吧?”不少铲屎官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但 2022 年 10 月发表的一篇动物认知行为研究的论文,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2] 。

猫不对主人的呼唤做出反应,可能是因为它们更喜欢另一种定向针对猫咪的语调(cat-directed speech,CDS),特征包括:过度发音、较短语句、多重复和叠词,以及拉高的音调。

怎么说呢?CDS 就是人类在非社交场合下,对着毛茸茸的喵星人,很难不夹起嗓子发出的一些声音:九分甜腻,一分嗲里嗲气,十分不堪入耳。

人类为啥总是忍不住对猫咪发出“夹子音”,我们暂时还不清楚,但长期的“夹子互动”的确对人猫关系产生了明显影响。

猫咪就爱听腻乎的是吧?

比起字正腔圆,猫咪更爱你腻乎的语调。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071-022-01674-w

巴黎南泰尔大学行为学认知发展实验室(LECD)的资深喵奴们,选取 16 只家养猫,开始研究猫咪对主人和陌生人发出的“正常语调(ADS)”与“定向猫咪语言(CDS)”的反应。

研究者们进行了三场实验,分别对猫咪播放来自陌生人和主人的“正常语调”与“定向猫咪语言”的录音,观察猫咪对声音的反应,记录其耳朵动作、瞳孔变化、尾部动作和移动的情况等。

第一场实验,对猫咪播放陌生人的声音,并在其中穿插猫主人的声音。当听到主人的声音时,猫咪的反应有明显区别,这说明猫咪能够听出自己主人的声音。

论文内截图|LECD

能听到你的声音,但就是不理你,气不气?

然而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相比起主人的“正常语调”,猫咪在听到主人用“定向猫咪语言”时,会给予更明显的回应,包括将耳朵转向音源、主动靠近、发出声音回应等等行为。

论文内截图|LECD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夹子音”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但你以为谁夹都可以吗?才不是呢!小猫咪只吃你这一套!

第三个实验中,当陌生人使用“定向猫咪语言”时,猫咪并没有给出明显的反应。

论文内截图|LECD

也就是说,猫咪不仅能根据主人的语气语调来判断是否在呼唤它们,还能聪明地区分陌生人和主人的声音。

刚好有两只猫,我给大伙夹一个吧!

夹子音到底能不能治好我家那些“聋猫”?我打算简单实验一番。

首先,准备两只对你爱答不理的猫。

本次参加(非自愿)家庭实验的两位志愿者|作者供图

当我尝试用“定向猫咪语言”呼唤它们的名字时,其中一只的反应非常明显。

但在另一只猫身上重复实验时,结果却恰恰相反。

在此基础上,我更换了四次时间与地点,重复对这两只猫用“定向猫咪语言”呼唤名字,并根据它们对声音的反应分级打分。

作者制图

在尽量降低环境干扰的情况下,多次重复实验后两只猫对“正常语调”和“定向猫咪语言”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别反应。

作者制图

可能对大多数猫咪来说,“定向猫咪语言”的确具有一定诱惑力。

但人类对猫的影响从来都不是单向的,你有没有想过,说不定猫咪也会有“定向人类语言”呢?毕竟,成年猫可几乎不对人类以外的生物发出“喵喵”的叫声。

参考文献

[1] Shaw, J. , & Martin, D. . (2015). Canine and feline behavior for veterinary technicians and nurses.. Wiley/Blackwell.

[2] De Mouzon, C. , Gonthier, M. , & Leboucher, Gérard. Correction: discrimination of cat-directed speech from human-directed speech in a population of indoor companion cats (felis catus). Animal Cognition, 1-1.

[3] Takagi, S. , Arahori, M. , Chijiiwa, H. , Saito, A. , & Fujita, K. . (2019). Cats match voice and face: cross-modal representation of humans in cats (felis catus). Animal Cognition, 22(5).

[4]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pSXrMzhpX92ZLaXIf3se8UC-Y8PNnaxrAYXtJMPnV9c/edit

[5] Kaplan, P. S. , Goldstein, M. H. , Huckeby, E. R. , Owren, M. J. , & Cooper, R. P. . (1995). Dishabituation of visual attention by infant-versus adult-directed speech: effects of frequency modulation and spectral composition* 1.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18(2), 209-223.

作者:赵元羚

编辑:biu

封面图来源:Unsplash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 sns@guokr.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