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7月03日 7.2°C-8.8°C
澳元 : 人民币=4.85
卧龙岗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美国政府值得批评 但应警惕反美情绪过度(图)

2020-03-06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美国国务院3月2日宣布,将对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这5家在美运营的中国官方媒体实施雇员数量限制,从160人减少至100人。

该限制将在3月13日生效,上述5家机构必须在3月6日前向美方通报人员去留。被裁减的中国籍人员不会被立刻遣返,但由于美国政府只向中国驻美记者签发一次性入境签证,因此倘若该类人员没有其他签证,则需在限制生效前离开美国。

这是中美媒体外交冲突的又一次升级。

两国数周内你来我往的“媒体战”

早在2月18日,美国国务院便宣布认定上述5家中国官方媒体的在美机构为“外国使团”,美国政府不再将之视作媒体,而是中国政府的一部分。按照“外国使团”的定义,这五家机构需要向美国国务院提交在美工作人员的姓名、个人资料及人事变动决定,并向国务院登记在美租赁或持有的房产清单。

美国政府值得批评 但应警惕反美情绪过度(图) - 1
佩洛西等20多名美国众议员现身慕尼黑安全会议。(AP)

另一方面,因美媒《华尔街日报》2月3日刊布“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一文,引来中国群情激奋,中国政府在多次要求《华尔街日报》就该文道歉,并未得到回应后,乃于2月19日褫夺了该报三位驻华记者的签证。

2月24日,美国白宫召开会议,讨论美国政府是否应就此事采取行动,又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席间有人主张温和处理,以免影响美中防疫合作,亦有不少与会官员认为应该采取强硬报复手段,包括驱逐数十乃至数百中国媒体驻美人员离境,虽然这有可能违触美国法律,亦不符合美国价值观。

如今看来,此次美国国务院的“驱逐令”应与是次白宫会议决定相关,是为对中国褫夺《华尔街日报》记者的报复性行动。

美国政府值得批评 但应警惕反美情绪过度(图) - 2
2019年10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VCG)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兼新闻司司长华春莹于3月2日当日在Twitter表示,“对等?29家美国媒体的工作人员获批多次入境签证在中国工作,反观只有9家中国媒体的工作人员获批单次入境签证在美工作。去年以来,21名中国记者被拒签。如今既然美国开始玩游戏,那就来玩吧”。

事态如此,中国政府具体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中美在媒体领域的冲突又将如何发酵,这不由外界揣度。,亦是一个值得单独展开的话题。笔者在这里想讨论的并非“中美媒体战”,而是中国政府在面对一个愈发对华强硬的美国政府,该以怎样的方式面对?

换言之,在舆论层面,中国政府应如何管控这冲突愈发频繁、愈发不易管控、却又关乎两国乃至全球命运的中美关系?而这又分为国际听众和国内听众两个切面。

Reciprocity? 29 US media agencies in China VS 9 Chinese ones in the US. Multiple-entry to China VS Single-entry to the US. 21 Chinese journalists denied visas since last year. Now the US kicked off the game, let's play.

— Hua Chunying 华春莹 (@SpokespersonCHN)

美国只脱不顾 中国更需谨慎管控

美国对华态度越来愈强硬,且此“强硬”不同于以往数十年美国对华鹰派的那种强硬。美国对华鹰派一直不认可中国,从政制到经济发展模式到社会治理模式,都是如此。不过,以往鹰派人士不过是想改变中国,且其登得大雅之堂的言论,也都是以数据及事实为基础,虽然这些言论或带有一定程度的曲解及意识形态偏见。反观如今,不仅主张与中国全面对峙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从国会议员,到白宫顾问、国务院官员,乃至副总统、国务卿、总统,都有信口胡诌的时候。美方的态度转变,是近两年贸易战开打以来,中美关系改变的根本原因。

中美两国关系深而广,存在一系列分歧是正常的,毕竟各国有不同的国情,各异的问题,各自的思维,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案。关键点在于,如何通过或趋同、或包容、或舒缓、或搁置的方式管控这些分歧。

然而在过去两年多以来,美国决策圈发生颇大变化,多了一些执着于输赢、恪守意识形态、只对选举负责的人,少了一些深刻了解两国关系、认为两国“互惠大于互斗”的人,以至于当下的美国决策圈在面对中美冲突时,颇有不管不顾之态。

美国决策圈愈发秉持这样的认知,这是当下实情,但这并不代表这种认知是正确的。中美关系倘若冲突加剧,其代价太大。这不是中国、美国、乃至全球所能承受得起的。因此,考虑到中美“相克”的一面愈发被放大,“相生”的一面愈发被忽视,美国温和派的话语空间愈发有限,这时就更需要中国主动管控两国分歧。

美国政府值得批评 但应警惕反美情绪过度(图) - 3
2019年7月25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外长会晤。不同于近几届外长,王毅行事风格颇为高调。(Reuters)

美国政府值得批评 但应警惕反美情绪过度(图) - 4
特朗普的对华强硬以对选举有用为前提。(AP)

美国政府值得批评 但应警惕反美情绪过度(图) - 5
2019年8月20日,日本时任外相河野太郎访华期间发布与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华春莹的自拍合照。华春莹素以语气温和却又“绵里带刺”措辞犀利著称。(河野太郎Twitter@konotarogomame)

从中国政府面对贸易战的方式来看,中共也是认可并秉持着这套思路来处理两国关系的。因此我们看到中国一直坚持“谈,大门打开;打,随时奉陪”。只要不违背国家发展路线,符合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大政纲,那么能让就让,开放速度快一些都不是问题。与此同时也可以一再呼吁合作。

当然,在这么做的同时也需要有让有拒,“好好先生”只会被人欺,一再唯唯诺诺也不匹配今日中国的综合国力,更对中美关系不健康。美国做得不对的时候,中国就该批;中国自己做得对的时候,就该多宣传。而当美国这几周两度限制中国媒体的行为,中国就应该加大批评程度。

问题在于,要加大到什么程度?

让民众正确认识美国

考虑到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作为,中国官方对其加以批评,这本身是没问题的。甚至可以在此之余,由各个平台适当传播一些批评美国的言论。毕竟,在中美舆论场的角力中,听众既来自国际社会,也来自中国国内。

面对国际听众,关键在于实事求是,避免树立过度“战狼化”的形象,毕竟在当下以西方语境为主流的舆论环境下,“战狼式”的表述传递效果有限。类似华春莹3月3日的那则Twitter,以陈述事实的方式展开,是有效的;至于她以及耿爽、赵立坚等其他发言人近期记者会上的表态,虽然引发了一定“措辞过于强硬”、“强国言论”的争议,但只要符合事实,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中国也不用事事皆顺从西方语境。

美国政府值得批评 但应警惕反美情绪过度(图) - 6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2月14日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警告,各国不要与中国华为做生意。(AP)

问题在于如何面对国内听众。在同样讲究事实的情况下,究竟当以怎样的程度和频率批评美国,需要好好拿捏。适度的批评可以带动民众对中美关系的关注,让人们更透彻地认识到美国政治虚伪、自私、唯利的一面。这对当下的中国而言,是需要做的,毕竟中国不乏一群盲目认可美国的群体,认为美国是“灯塔国”,只看到美国好的一面,看不到美国的缺陷与不足,乃至认为凡是中国与美国不一样的地方,就都是中国需要改的地方。这种片面的认知,值得纠正,而藉著对美国政策的批评,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看到了外交部等人愈发强硬的表态,也看到了各官媒在网站、评论、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一系列平台所做的宣传。与此同时,在这些平台的中国网民留言中,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宣传手段的成效。

但另一方面,适度批评是有效的、应该的,但什么是“适度”?一如上文所言,美国政治虚伪、自私、唯利的一面诚然值得批评,但美国政治亦有其积极的一面。广而论之,美国人民、文化、制度就更有可亲可爱可取之处。“凡美国便批”的方式,是有很大问题的。这不仅会巩固西方社会既有的“中国是强国、战狼”的负面认知,更会令中国国民片面地认识中美关系,陷入与美国对华强硬派的反面情景——这同样是极端且对两国无异的。

美国政府值得批评 但应警惕反美情绪过度(图) - 7
《华尔街日报》2月3日刊布的这篇专栏文章主要讨论疫情对中国经济之影响,内文并没有甚么不妥,唯独该标题却因历史原因而有敏感且负面的含义。(网站截图)

当然,中国民众对中国政策的影响力并没有美国民众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力大,美国政策当下被民粹深深地影响,而中国政策还呈现出充分的理性。可是,在中美愈发交恶的当下,进一步煽动中国民众的反美情绪,是否合适?这是否会影响到积极管控中美关系的人士的工作?当一些官媒选择性报导美国负面新闻,乃至不陈述事态全貌,曲解美国政策时,这是不是也在为两国关系添油加醋?这么做的结果难道不是进一步恶化两国关系?

更何况,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中国官媒在国内讲了什么,美国看得到。《环球时报》的报章评论、《中国经济网》的抖音视频,美国也看得到。一再鼓噪国内民众的做法,只会为美国政坛火上浇油,令对华强硬派愈发握有话语权和决策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先后对美国前任及现任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和特朗普表示,“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这不仅仅是客观现实,更是一个需要两国共同努力推进的目标。既然中美谁都忽视不了对方,注定需要共处,那么和平共处总好过相互冲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森森森
森森森 2020-03-07 回复
中国人和中国政府都不应该怕事儿,越软弱别人越欺负你,我支持和美国狠狠的干,还要加大核武器的研发。中国和美国都有毁灭世界的能力,如果中国不存在了,留着世界也没什么意义。
泡菜店的老板娘
泡菜店的老板娘 2020-03-06 回复
相互驱逐吧,让纽约时报 cnn无任何中国新闻
畅_Cara
畅_Cara 2020-03-06 回复
对美国的反对无论使用什么行动,都不过分。
合二為三
合二為三 2020-03-06 回复
何來什麼過度之說。 真是一派胡言。
穀子有昀
穀子有昀 2020-03-06 回复
拉偏架的来了,中国人还没来的及反应就说别过激。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