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1.6°C-14.6°C
澳元 : 人民币=4.86
卧龙岗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旧友愿为内应,此君率军去偷袭敌营,途中一细节知中计,悔之晚矣

2017-09-11 来源: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话说元末枭雄陈友谅和朱元璋进行“窝里斗”以来,两枭雄互有胜负,1360年(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杀手傀儡皇帝徐寿辉,自称汉王,随后一股作气,攻破了朱元璋的军事重镇太平,杀死了朱元璋义子朱文逊、“黑先锋”花云、太平府知府许瑗、枢密院院判王鼎四大将领。

旧友愿为内应,此君率军去偷袭敌营,途中一细节知中计,悔之晚矣 - 1

陈友谅收获的不但是城池,而且还有名誉和地位。一夜之间到达到了顶峰。而与陈家军的意气风发相比,这时的朱家军却颓废低迷。原因很简单,此消彼长,陈友谅在偷袭太平一战打得太漂亮太完美了,打得朱家军心惊胆战,此时听说陈友谅来攻打集庆,不由人心惶惶。有的主张弃集庆,另谋他就,有的主张投奔小明王,寻求庇护。有的左右摇摆不定,一半想战,一半想降。

眼看形势危急,朱元璋赶紧召开一次紧急军事扩大会议,招集手下文武重将共商对策。结果,场面热闹,有主张降的,有主张战的,有主和的,有主张逃的,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抒己见,互不相让。结果可想而知,会议很失败,朱元璋很沮丧。

旧友愿为内应,此君率军去偷袭敌营,途中一细节知中计,悔之晚矣 - 2

但关键时刻,何有解忧,唯有刘基。刘基教会了朱元璋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解析:现在形势很危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坚决进行集庆保卫战才是唯一出路,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

第二个关键词——人心齐,泰山移。解析:陈友谅看似强大,实际上很脆弱。他弑主称帝,便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他的内部看似平和,但实际上一定是人心涣散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打败陈友谅不是痴人说梦。

第三个关键词——多算胜,少算不胜。解析:要打败陈友谅,要靠智取,四两拨千斤嘛!

旧友愿为内应,此君率军去偷袭敌营,途中一细节知中计,悔之晚矣 - 3

朱元璋是何等人物,自然一点就通,于是,他马上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杀一儆百。他抓了几个主降和主逃的将领直接送进刑场,进行了开刀问斩,并且发出这样的话:以后再有言降败逃者,格杀勿论。

第二件事,虚心请教。自然是请教刘基了。刘基只说用智取,那么智从何来呢?

面对朱元璋的虚心请教,刘基不再转弯抹角,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话:使用苦肉计;第二句话:要委屈一下康茂才。

那么,刘基为什么会把苦计肉挨刑的人选定为康茂才呢?

原来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两人曾经一起“扛过枪”,但后来两人志相同却道不同,于是分道扬镳,一个当了人民的“英雄”(革命),一个当了元廷的“鹰爪”(做官)。朱元璋攻克集庆时,康茂才选择了投靠朱元璋。刘基于是想到了以康茂才为诱饵,钓陈友谅这条大鲨鱼上钩。

旧友愿为内应,此君率军去偷袭敌营,途中一细节知中计,悔之晚矣 - 4

接下来,朱元璋该行动了,他首先找来康茂才进行了一次单谈的谈话,很快两人上演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演技大比拼。故事很老套,详情参见《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和黄盖的苦肉计。朱元璋以“莫须有”的借口和理由,狠狠地打了康茂才一顿。“气愤”的康茂才,写了一封“血书”给陈友谅。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我被朱元璋这个乌龟王八蛋打了;二是作为老故交,这口恶气兄弟你一定要帮我出;三是你来攻集庆我愿为内应。我会在城外江东桥相候,诓开城门,直捣朱元璋帅府。

陈友谅接到信后,笑逐颜开,然后对康茂才送信的亲信回了一个字:行。

而陈友谅的亲信张定边却心有疑虑,然后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主公与老康之交早而淡,久而疏。而老康是君子还是小人还不得而知,他现在在朱元璋手下正风光,突然反戈一击投奔主公,是不是有诈呢?不可不防啊!

然而,对于太尉张定边的忠言,陈友谅却当成了耳边风,并且悠悠地回了这样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旧友愿为内应,此君率军去偷袭敌营,途中一细节知中计,悔之晚矣 - 5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的六月二十三日,深夜,陈友谅水陆大军兵分三路,齐头并进,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进发,目标直指朱元璋的老窝所在地——集庆。很快,陈友谅的大军便到达了江东桥,此时夜半三更,漆黑一片,四周一片寂静,唯有河水击打声带来了些许生机。陈友谅挥了挥手,一名亲信走上船头,大声喊着约定暗号:“老康,老康,老康!”声音远远传出去,良久,四周依然寂静一片,并无回声。这时陈友谅朝身边的张定边使了一个眼色,张定边走向船头,轻轻一跃,落到了那桥上,扎了一个马步,挺胸收腹,大喝一声“起”,双掌猛然挥出拍打在桥栏上,张定边只觉得双手一阵钻心的痛,那桥却安然无恙。

“回主公,这是一座石桥。”

旧友愿为内应,此君率军去偷袭敌营,途中一细节知中计,悔之晚矣 - 6

“明明是一座木桥,怎么变成了石桥了呢?”陈友谅嘴里说着,脸色却立马变了,心里暗叫道:“不好,中计了!”于是乎,他赶紧下令撤退。

然而,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已来不及了。果然,陈友谅一下撤退的令,数万人马转身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很快就乱成了一团。

就在陈军大乱时,只听见三声炮响过后,埋伏在附近山上的朱军开始发威了。顿时震耳欲聋的喊杀之声铺天盖地而来。

形势危急中,陈友谅不愧是身经百战之人,只见他临危不乱,一面命令船队绕道而行,不准上岸,一边把自己的亲弟弟陈友仁叫来,吩咐道:“你来当应急先锋,往龙湾撤军!”

旧友愿为内应,此君率军去偷袭敌营,途中一细节知中计,悔之晚矣 - 7

事实证明,陈友谅关键时刻应变之举还是很识时务的,船队不靠岸,成功避开了朱元璋在河两岸设下的天罗地网。往龙湾进军,使全军有了明确的退军方向,不再漫无目的地乱窜。果然陈友仁也没有令他哥哥失望,天亮时,陈友仁的先头部队冲破层层阻挡,来到了龙湾。随后陈友谅的大部队也成功抵达龙湾。这时,陈家军早已饿得前腹贴后背了,陈友谅于是决定就地安锅挖灶,煮饭的煮饭,休息的休息,准备填饱了肚子再伺机进攻。

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陈友谅一相情愿的想法,这只不过是在寻找“安乐死”而已。因为这时朱元璋的主力便埋伏在龙湾后背的卢龙山(今南京狮子山)上,他们静静地观看着陈家军的举动。眼看陈友谅是逃到了他设下的包围圈内,眼看时机已经成熟了,朱元璋大手一挥,士兵们从四面八方杀向陈军,领头的是徐达和常遇春这对人见人怕的双子星座。而这时,张德胜的水师也已追击过来了。这样一来,挟裹其中的陈家军只有溃逃的份儿了。

旧友愿为内应,此君率军去偷袭敌营,途中一细节知中计,悔之晚矣 - 8

结果陈友谅的陈家军被歼万余人,被俘两万余人,手下大将张志雄、梁铉、俞国兴、刘世衍等投降,损失战舰百余艘,包括“混江龙”、“塞断江” 等超级巨舰。

这是朱元璋以陈友谅的大胜,史称龙湾大捷。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