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13.8°C-15.2°C
澳元 : 人民币=4.83
卧龙岗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國人有錢沒錢都送孩子留學 值不值?

2014-10-13 来源: 今日澳洲 评论0条
        美國的高等教育是他們的首選,英國和澳大利亞緊隨其後。富裕的中國父母非常重視它們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無法培養批判性思維”的中國教育,則因“過於死板機械和過分強調死記硬背”而備受責難。 

        據青年參考報道,“判斷一個人是否優秀,不要看他上沒上過哈佛或斯坦福。”2013年12月29日,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2013年度人物的中國著名企業家馬雲,分享了自己對出國留學的看法,“常春藤盟校的學位不等於職業生涯的成功。” 

        這也許是這位富商的經驗之談。作為第一個登上美國《福布斯》雜誌封面的大陸企業家,馬雲不但沒留過學,還經歷過兩次高考(微博)失敗。 

        隨著留學人數增加和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中國“海歸”的優勢正逐漸減弱甚至消失。然而,對教育極度重視的中國父母,仍然執著地希望將子女送往海外留學,以至於不計代價。 

        海歸拿高薪的時代一去不返 

        不久前,2014年7月即將踏出校門的准畢業生李妍,從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回到北京,開始找工作,卻意外地發現,外國大學的文憑沒有想象中好用。 

        “我不在乎賺多少錢,但必須能解決戶口問題。”這個25歲的女孩堅定地告訴《青年參考》,“如果沒有戶口,我寧願離開這座城市。” 

        北京的戶口政策對留學生有所傾斜,但在艱難程度堪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應屆生就業市場上,這樣的要求並不算低。為此,李妍先後參加了國家公務員考試、北京公務員考試和各種各樣的事業單位招考,至今仍在焦急地等待結果。 

        25歲的薇薇安·於在美國拿到了傳媒碩士的學位,兩年時間里,她的父母為此花了15萬美元的學費和生活費。她在美國和中國的好幾個地方投了簡歷,但都沒成功。 

        “我最終靠家里的關係,在一個美籍華人開的公司得到了實習機會,但總是感到不舒服。”她說,“我想放棄,但不相信自己還能找到另一份工作。” 
 
        北京男孩傑瑞·楊在英國拿到碩士學位後,又在美國繼續攻讀了MBA,但目前的月收入只有1800美元左右。 

        “在美國時,我並沒有泡圖書館,而是在研究當地的房地產市場。我用父母的錢在曼哈頓買了一個小公寓,現在我靠這份租金生活。”他說,“我後悔沒有省下留學的錢,多投資幾處房產,因為學位沒法幫助我找到如此高回報的工作。” 

        求職網站“前程無憂”的首席人力資源專家珍妮弗·馮告訴《金融時報》,持有海外或本地的大學學位,找工作的起點和薪水“沒有很大區別”。海歸一定能拿到高薪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 

        “現在海外留學生的比例很高,他們的專業並不是特別適合中國市場。”珍妮弗補充道,被送到海外留學的中國學生不再只是最聰明的。 

        如今的留學生,有很大一部分只能算是平均水平的中國學生,甚至有些是未能進入中國大學、低於平均水平的學生。同樣,他們上的外國大學也可能並不是一流的。“80%~90%的國外大學,中國大多數人從來沒聽說過。”珍妮弗說。 

        在海外學習英語也變得不再那麼重要。招聘人員表示,從本地接受英語教育的畢業生中,完全可以找到滿足要求的員工。 

        作為中國第二大富豪宗慶後惟一的女兒和繼承人,娃哈哈集團的“公主”宗馥莉曾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但《金融時報》稱,宗慶後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30多歲的女兒“既不了解中國企業的現狀,也不了解國際形勢”。 

        最近在上海的一次招聘會中,負責招聘銷售人員的投資咨詢公司員工劉尹偉(音)被應接不暇的候選人圍得密不透風,但他沒有尋找那些擁有外國學歷的畢業生。上一次他雇用了一名從英國歸來的碩士,但“對方認為自己知道的很多,瞧不起客戶”。 

        有錢沒錢,都要送子女出國留學 

        自上了外國語高中以來,去美國留學,便是埃琳娜·高一直以來的願望。但直到在國內取得碩士學位,這個27歲的河南女孩才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美國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是埃琳娜遲遲未能踏出國門的最大障礙。她告訴《青年參考》,雖然家境尚可,但她並不希望父母為自己付出太多,拿到較高的獎學金是她出國留學的前提。 

        對於25歲的高薇(音)而言,上墨爾本大學本不是她的第一選擇,但她沒能考入中國的頂尖大學。 

        4年下來,她在墨爾本的生活開銷達到100萬元人民幣,但對於她在南京經商的父母而言,這點錢“沒什麼大不了”。“那不是我的錢,所以我對所謂的投資回報沒什麼看法,但我有4年的美好回憶。”她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在中國,埃琳娜和高薇的選擇並不鮮見。隨著中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無論有錢沒錢,中國父母都越來越希望送子女出國留學。 

        據美國《國際商業時報》報道,中國90%資產超過1億元的富人計劃將孩子送到國外,而擁有100萬美元以上的父母中,有85%願意送孩子出國接受教育。2013年底,在世界各地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為45萬;到2014年,送孩子出國留學的中國家庭將達到50萬個。 

        《金融時報》稱,過去10年里,中國留學生數量增加了3倍多,而且還在繼續增加,中下層家庭的增長尤為明顯。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份報告,2009年底,出身自中下層家庭的留學生僅占總數的2%,但到2010年底,這一比例已上升至34%。 
 
        美國的高等教育是他們的首選,英國和澳大利亞緊隨其後。富裕的中國父母非常重視它們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無法培養批判性思維”的中國教育,則因“過於死板機械和過分強調死記硬背”而備受責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威廉·班尼特指出,教育在中國受到高度重視,中國父母會為了孩子的教育犧牲任何東西,中產階級家庭更有可能把收入花在教育而非休閑上。 

        希望“創收”的外國大學,也越來越依賴來自中國學生的費用。美國教育情報中心發布報告稱,中國的中產階級家庭已成為最大的教育資本來源,家庭年收入在30萬元左右的父母,希望花三四年的收入,為孩子“買”來外國大學的學位。近40%的中國家庭相信,花20%~50%的積蓄讓孩子出國留學是值得的。 

        留學海外仍是不錯的選擇? 

        為了供26歲的顧慧妮(音)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新聞學碩士學位,父母花了50萬元。“我去美國的費用高得就像每天都住在四星或五星級酒店里。”這位年輕優雅的女士用流利的英語告訴《金融時報》,準備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 

        畢業後,顧慧妮加入了一家教育咨詢公司,希望“幫助別的家庭避免類似的錯誤”。然而,代理費用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從3萬元至30萬元不等。 

        28歲的桑德拉·尤知道自己的家庭無法負擔在國外上本科的費用,因此她在中國上大學,然後去約克大學花一年時間讀公共經濟學碩士學位。那一年花了26萬元,而她在中國股票公司的起薪是22萬元。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能在中國上大學,然後再去留學。“如果他們過早出國,就會失去與同學的聯繫。”她說。在中國,同學常常會成為無價的關係網。 

        埃琳娜暫時不用發愁找工作的事,她離博士畢業還有四五年時間,更何況,父母早已在她就讀的明尼蘇達州買下了一棟房產,她希望能留在這個國家。 

        “獨門獨院的兩層大房子,只花了100多萬元人民幣,而且是完全屬於個人的產權。在北京,這樣的價格簡直難以想象。”她告訴《青年參考》,“事實上,在北京我根本買不起房子,想在北京的一流高校贏得一席之地也是難上加難。” 

        在北京生活了6年的埃琳娜剛到明尼蘇達大學時,還對周圍的人事有些不適應,但一年多之後,她逐漸喜歡上這裡的風景如畫、天然野趣和慢節奏的生活,身體狀況也逐漸好轉。 

        與許多送孩子留學海外的中國家庭一樣,錢不是埃琳娜家最大的問題,但作為獨生子女,她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父母養老的問題。“如果將來父母不願意來美國,也許我會選擇回國。”說到這裡,她有些困惑。 

        中國第一批留學生之一的夏穎琦(音)現在在北京政府工作,負責引進高素質海歸人才。“(留學)不僅僅與工資和工作有關。生活在國外,整個國家都是你的大學。”他告訴《金融時報》,“我認為這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国评论新闻网)

原创声明:本文系本站原创采写/编译整理/读者来稿,欢迎转载!转载时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