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4日 4.5°C-8.5°C
澳元 : 人民币=4.82
卧龙岗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女生奶茶当水喝,查出糖尿病住进ICU,甜饮料真的会导致糖尿病吗?

2022-09-30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奶茶,作为当代年轻人的生命之光、精神之源,一向是食物界顶流的存在。

但是,我们也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些喜欢喝奶茶结果“患上”糖尿病的新闻,给愉快的“吨吨吨”时光带来一丝阴霾。

(图源:澎湃新闻微博)

那么,喝奶茶真的会导致糖尿病吗?下面就告诉你真相。

编审专家:

01 糖尿病,不是吃出来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糖尿病不是吃出来的,它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

而长期高血糖的原因,是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分泌出的胰岛素作用障碍,无法及时分解、利用摄入的糖分。

(图源:Pixabay)

至于胰岛素到底为什么会分泌不足或者是作用障碍,说实话,我们到现在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总的来说,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1]。

而且,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有着不同的病因,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糖尿病其病因也可能不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标准,糖尿病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像是开头新闻提到的29岁女生林小姐,被诊断为爆发性1型糖尿病,出现口干、腹痛、头晕等症状,多个脏器衰竭,最后住进了ICU。

(图源:澎湃新闻)

这种糖尿病的特点就是发病急、起病重,可能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2],饮食习惯并不会导致1型糖尿病[3]。

也就是说,林小姐住进ICU的原因,多半是本身就有糖尿病的发病基础,短期内又摄入了大量高糖食物,最后导致糖尿病急性发作。

并不是因为奶茶喝多了,才得糖尿病。

而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比如2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为主导,饮食习惯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目前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喝奶茶就会直接导致糖尿病。只是,也别放心得太早,奶茶喝多了确实对身体不好。

02 奶茶中的糖,隐藏着致命危险

一杯奶茶里,到底有多少糖?

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对51杯不同品牌、不同口味的奶茶做了检测。

其中,正常甜度的奶茶,平均每100ml含糖量高达7.2g,宣称“无糖”的奶茶,平均每100ml含糖量也达到了2.4g[4]。

(图源:上海市消保委)

而一杯中杯奶茶一般为500ml左右,也就是说,小小一杯奶茶,含糖量居然高达36g,相当于6.4块方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5]。

可以说,一杯奶茶就能让你一天的添加糖摄入量接近饱和。

(图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之所以要控糖,是因为糖在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的同时,也会使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和胰岛素浓度升高,促进食欲,导致肥胖[6]。

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敲黑板,这并不是说爱喝奶茶+肥胖就一定会引发糖尿病。

只是,如果你本身就有遗传、肥胖等糖尿病的易感因素,再天天喝奶茶吃甜食,确实有诱发糖尿病的可能。

而且,对于女性而言,皮肤不好很可能就是糖导致的。

高糖食物会刺激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有可能引起雄激素分泌增多、皮肤发油,造成痤疮等皮肤炎症性病变。

高糖食物还会促进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产生,这是一种由体内糖和蛋白质之间的反应形成的化合物,它会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从而加速皮肤老化。

糖分摄入过多的坏处,不仅仅只有这些。

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BMJ》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饮用100ml含糖饮料,会导致患癌整体概率增加18%,患乳腺癌概率增加23%[7]。

而且,与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的女性相比,每天喝一种或多种含糖饮料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增加将近20%[6]。

哈佛大学一项针对11.8万美国人,长达34年的随访研究也显示,含糖饮料喝得越多,早死的风险就越大[8]。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我们完全不能喝奶茶,只是不要多喝。如果实在是想来一杯,那么建议你:

能喝中杯就不要喝大杯;不喝全糖,减糖更健康;喝奶茶后多做运动以消耗热量,避免肥胖;逐渐降低喝奶茶的频率。

(图源:pixabay)

在生活中,也建议你:

少吃蛋糕、冰淇淋、巧克力、可乐这类含糖量高的食物;做饭炒菜时,记得少放点糖;购物时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碳水化合物或含糖量低的食物;学会区分“无糖”与“无蔗糖”食品,有一些食物号称“无蔗糖”,却会放很多其他的糖,比如麦芽糖、葡萄糖、蜂蜜等,“无蔗糖”和“无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最后,欢迎转发本篇文章给你身边爱喝奶茶的家人朋友。

喝奶茶固然快乐,但是,健康地喝奶茶可以让人更快乐!

- End -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 徐永健. 内科学(第9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王辰, 王建安. 内科学(第3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 CDC.[EB/OL]https://www.cdc.gov/diabetes/basics/what-is-type-1-diabetes.html

[4] 上海发布.[EB/OL]https://mp.weixin.qq.com/s/G0aDOv4qA0_KStO43D2eUg

[5]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EB/OL]http://dg.cnsoc.org/article/04/ApX3_ozGTmSoqQaFFh5z_Q.html

[6] Pacheco LS, Lacey JV Jr, Martinez ME,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the California Teachers Study. J Am Heart Assoc. 2020;9(10):e014883.

[7] Chazelas E, Srour B, Desmetz E, et al. Sugary drink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ncer: 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 BMJ. 2019;366:l2408. Published 2019 Jul 10.

[8] CNN.[EB/OL]https://edition.cnn.com/2019/03/18/health/sugary-drinks-premature-death-women-study/index.html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百度健康医典(ID:gh_c23a55c1f37d),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