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11.7°C-12.9°C
澳元 : 人民币=4.81
卧龙岗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什么我国教育总是培育不出顶尖人才?清华院长回答了3个故事

2022-03-25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早在现代化对于整个世界产生影响之初,许多中国的学子就去到西方进行留学、深造等知识水平上的提升,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年轻学子都将到欧美国家学习视为是一种提高。

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学生“崇洋媚外”之类的,只是说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都已经如此久的发展之后,看上去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是难以培养出十分顶尖的人才?为什么我们已经有了如此完善的高校教育制度,却似乎还是难以掌握各种学科的“话语权”?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钱颖一教授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不妨来一起看一下。

为什么我国教育总是培育不出顶尖人才?清华院长回答了3个故事 - 1

故事的背后教育的“问题”

在 “2011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一届年会”上,钱颖一教授曾经做了一个演讲,主题就是关于教育的。在他的演讲当中,他讲了三个故事,并且认为其中就蕴藏着值得我们思考的教育相关的问题。

1.严母的重要作用

钱颖一教授提到的第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与美国相关,他的演讲源自于一个问题:时下《Wall Street Journal》最为流行的与中国相关的讨论,既不是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及摩擦,也并非两国之间的政治层面接触,而是一位来自中国的母亲基于自己出版的一本名为《虎妈的战歌》的书而发表的一篇文章。

为什么我国教育总是培育不出顶尖人才?清华院长回答了3个故事 - 2

文章的讨论主题就是“为何中国的母亲更胜一筹。”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引用了一些数据,数据基于一个调查项目,该项目以三年为周期,对全球各地15岁的学生在阅读、数学以及自然科学三个科目当中的能力进行测试与评估。

就在2010年的评估中,上海市的中学生在这三项中全部位列榜首;与之相对的,美国的中学生阅读排第17,数学排第31,自然科学则排在第23。

这样的文章以及可视化的数据使得美国许多人陷入了沉思,钱颖一教授表示这种巨大的冲击甚至不亚于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升空时带来的轰动。

为什么我国教育总是培育不出顶尖人才?清华院长回答了3个故事 - 3

于是相关话题迅速在美国成为了街头巷尾都被热议的内容,西方人逐渐认识到,对于中国的许多中小学生而言,家中的母亲往往都会扮演一个十分“严厉”的角色,她们会提醒孩子们:不要做不该做的事、要努力学习、在生活中应该具有各种好的品质……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自主意识比较差,需要身边的长辈进行限制,以此才能在应试教育当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接受的教育渐渐由这种需要约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无人严格管理的自主学习。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当中,这一转变比较清楚地出现在高考之后,学生进入大学之时,此时失去了高中严格的监督与控制,许多学生会迅速进入一种比较散漫的状态之中,难以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什么我国教育总是培育不出顶尖人才?清华院长回答了3个故事 - 4

2.在影像制品中反思制度

钱颖一教授的第二个故事关于印度,他提到了2009年十分火爆的由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这一影片主要讲述发生在大学校园当中的故事,以讽刺和反思当时印度社会之中存在的各种僵化落后的教育体制、填鸭式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是如何导致学生们受到影响的。

与印度有些类似的是,中国同样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学生们想要“出人头地”,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很大。

于是这种基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增加了学生们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导致很多人只会“考高分”、十分擅长解题目,却难以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之中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为什么我国教育总是培育不出顶尖人才?清华院长回答了3个故事 - 5

但是印度近年来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有很多印度裔学者在美国的大学当中也占据了一定地位,在哈佛商学院当中,近200名教授里就有20几位印度教授。

比如印度裔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杜赞奇(Prasenjit Duara),在相关领域著作等身,提出许多有开创性的想法,现已经成为哈佛大学的荣休教授。对于我们而言,在这一点上不妨进行一些学习。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钱颖一教授讲到的第三个故事关于犹太人。由于种种原因,在上世纪以色列建国之前,这一族群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杰出的离散群体,我们熟知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等著名思想家、科学家都是犹太人。

为什么我国教育总是培育不出顶尖人才?清华院长回答了3个故事 - 6

并且根据统计,在两千万左右的犹太人当中,就产生过2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一数据相对而言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特殊的族群状况决定了犹太人在进行教育时往往难以在比较大的规模当中进行,一般都是在家庭或者家族当中发展其特有的教育理念的。

不同于大多数学生回到家中受到的提问:“今天学什么新东西了?” 据说犹太人学生回到家里,家里却问:“你今天问了什么好问题?”而这回见就存在着质的区别:前者重视子女的接受能力,后者则重视子女的反思能力。

为什么我国教育总是培育不出顶尖人才?清华院长回答了3个故事 - 7

作为家长,也应该清楚一件事情:“学到什么”这一问题会给子女带来比较大的压力,甚至会让他们感到有些迷茫;但是假如根据他们的年纪和所学知识,有针对性的去进行一些提问,以此来检验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那么效果将会是十分显著的。

总的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之一也是增强我们自身的文化自觉,在软实力上帮助中国屹立于世界国家之林。

在教育理念上,应该改一改原有的看法,思考如何针对以上三个故事进行提升,而不是单纯的接受灌输。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