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7日 10.0°C-12.4°C
澳元 : 人民币=4.8
卧龙岗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2022-03-09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2017年2月,陕西乾县薛录镇薛宅村,一位穿着绿色厚棉袄的白发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大巴车上走了下来,村口早已围满了等待他的人群。

时隔半个多世纪,老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土地,满脸笑意地深情看着他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他离开已经太长时间了,竟发现自己曾经最熟悉的地方,竟然变化如此之大。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1

大到他已经找不到任何能与他记忆重合的地方了。

在回家的路上,工作人员询问这位老人回到家之后有没有什么想吃的。

他想也没想得脱口而出:“想吃一碗家乡的手擀面。”

这位老人名叫王琪,原名王养院,1937年出生于陕西乾县,在家里排行老三。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2

王家只是乾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算不上富,却也不算特别穷,平日里好歹还能吃上饭的。

然而王琪毕竟是在战争年代出生的,家里的条件很快就恶化,所以他从小吃了不少苦。

在他的前二十年的人生里,他连咸阳市也没出过,却不想后半生他会滞留于遥远的印度54年,直到白发苍苍时才能回来。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3

王琪的童年时期也算安稳,因为父母不管在生活上多么的不容易,都不会亏待了自己的孩子。

在家乡读完了小学和高中的王琪,到了离家比较近的一所技校念书。

那个年代和重视高等学历的现在不同,在那时候的农村,家长们的思想观念里更重视孩子是否能掌握一门技术。

不过,王琪在技校里也只上了一年的时间。

在他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因为他的身体素质十分的好被陕西省体委相中了,进入陕西省体委去打篮球了。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4

王琪因为上过高中又学过一段时间的技术的原因,在他参加在篮球队的那段时间也很受重视。

但王琪还是觉得发展受到了限制,在篮球队也只是待了两年。

那时恰好正在征兵,王琪就报名参军了。

于是,在1960年的时候,23岁的王琪顺利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当时,王琪所在的部队驻扎在条件比较艰苦的青海。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5

在学习过相关测绘方面的知识之后,王琪成为了一名测绘兵。

当兵之后,王琪的母亲十分牵挂儿子,生怕儿子适应不了部队的生活。

所以,在王琪当兵的第一年,她就拉着王琪的哥哥从陕西老家出发,不远千里地到部队驻地去看望他。

母亲还给王琪带了一些家里的特产,告诉他一定得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在部队短短的见面,竟然就成了母子二人这辈子见的最后一面。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6

直到这位年迈的母亲去世,也未能盼到儿子的再次归来。

1962年,印度按耐不住想要发动战争的企图,在边界线频繁对我国进行挑衅。

说起来,由于晚清时期中国积贫积弱,西方列强都打上了中国的主意。

这些国家要么通过刀枪,要么通过哄骗,要么通过暗抢,要么通过租借,反正就是想方设法要从中国撕下一块“肥肉”来。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7

我国近代以来所面临的边界问题和纠纷,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

在英属印度时期,英方通过金钱拉拢的方式,在西姆拉会议上买通了一位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随即炮制出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英方全然不顾中国政府代表根本没有在协议上签字的事实,就大言不惭地开始吹嘘起了“麦克马洪线”。

印度脱离殖民统治后,按理说应当认识到这条非法的“边界线”是帝国主义和殖民时代的产物,应该予以废除的。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8

可是尼赫鲁政府在野心的驱使下,居然继承了英国人的论调。

紧接着,印军频繁地对我国边界发起挑衅和侵略。

不仅如此,印军还时常骚扰边境地区普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一次又一次挑战我方的底线。

1962年10月我国发起的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打响的。

对于印度方面的挑衅,我方保持着高度克制。

为了解决争端并控制事态,我军先是启动了军事谈判,想以这种方式来避免劳民伤财的战争爆发。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9

然而印方丝毫不领情,也没有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诚意。

我方屡次派出代表进行协商和谈判,但都因为印方的不配合而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1962年9月20日,印军在东段越过“麦克马洪线”,攻击克节朗地区的我边防部队。

10月10日,印军又向东段的我国尺冬哨所发起攻击。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方多次选择了宽恕和包容,如今换来的却是印军的不知好歹。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10

万般无奈之下,中央下令进行自卫反击,通过武力手段维护领土和平。

王琪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开往战争前线。

王琪在此战之中负责执行测绘任务,及时整理数据和绘制地图,然后向参谋部队汇报。

他们奉命从青海出发,赴往前线去配合参加战斗。

1个月后,我军击败印军,随后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并后撤,对印自卫反击作战至此落下帷幕。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11

然而,失败后的印度并不甘心,而且一直对我国心怀不满,边境的局势依旧比较紧张。

王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迫滞留印度的。

后来王琪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大概是在1963年1月份的时候,在一次休息时,王琪想外出走走。

王琪本来是想着一个人在营区周边闲逛一下就可以了,却无意识地往森林深处越走越远。

在天色越来越黑了之后,他才猛然发现自己似乎是迷路了。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12

对这个地方十分的陌生的他,根本找不到回去的路,于是他就一直往前走。

连续走了好几天,他都没有找到可以出去的路,而且由于没有进食,他已经非常疲惫。

就在快绝望的时候,他发现了一条车道。

没过多久,他就看到了一辆似乎是红十字会的车从这里驶过。

他立马上前去寻求对方的帮助,希望对方能够将他带出这片森林。

但是这辆车却把他送进了印度的军营。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13

印度军方对王琪充满了警惕,认为王琪身上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王琪告诉他们,自己是因为迷路才会到那个地方去,并且是想求助于红十字会的车将他送回中方营地。

然而印度军方完全不相信他的说法,坚持认为王琪是我军秘密派出的卧底,想以此借口来渗透到印军内部打探情报。

他们以此为由拒绝将王琪送还给我方,并对王琪进行了军事审判。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14

审判的结果自然是以 “入侵”领土罪为由,判了王琪7年的有期徒刑。

在接下来的七年当中,他换了好几所监狱服刑。

在不同的监牢中,王琪的生活都很艰难。

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会因为自己的华人面孔,受到囚犯和狱警们的歧视和特殊对待。

艰难熬过七年后,王琪终于在1969年重新获得了期待已久的自由。

但是这种自由却又不是他在狱中朝思暮想的那种自由。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15

印度方面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不愿意让他顺利回到祖国。

为此,印度官方限制了他的出境自由,把他带到了一个远离城市的村落,任其自生自灭。

王琪在被安排到这个偏僻农村的时候,也并没有抱怨和放弃。

他心中一直埋藏着回国的念头,并且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回去的。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16

为了生存和攒钱,他在当地的一家面粉厂里找了一份工作,白天的时候就一直在厂子里忙碌。

到了晚上的时候,他的思乡之情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他经常会一个人朝着家的方向眺望,然后落泪伤悲,悔恨当时自己为何要出去散步。

在这片陌生并且对他充满恶意的土地之上,唯一能让他感到温暖的,那就是在这里结识了深爱着他的妻子。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17

这位名为苏西拉(Sushila)的印度女子,是面粉厂里唯一帮助过王琪的人。

在长期的接触下,王琪就和这位善良的女孩产生了感情。

对于远在异国的王琪来说,这个女孩带给他的温暖是无比珍贵的。

在1975年,王琪跟苏西拉决定结婚,于是便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18

在结婚之后,王琪渐渐适应了异乡的生活,努力学习了印地语,后来更是能够很流利地说当地语言。

婚后,王琪和妻子两人共同养育了4个孩子。

然而就算是已经和印度人结了婚,王琪依旧没有取得一个合法的身份。

王琪只能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不断地给自己远在中国的家人寄信。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19

但是印度官方对于王琪一直是长期严控的,所以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王琪都没有收到过一封来自家人的回信。

他就时常会自己发呆,想到远在中国的家和那些曾经无比疼爱着他的母亲和家人。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够放弃,两年之后,王琪便主动地开始给当地政府写信。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20

王琪请求他们能够批准让他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中国,回到家乡去看看家里的亲人们。

然而每一次寄出的信都石沉大海,除了让王琪的心里增添一份失望,再没有任何作用。

但是王琪就是不死心,一直坚持写信寄信。

终于直到80年代末,王琪的信终于寄到了家人手中。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21

在收到久违的来信之后,王琪的家人大喜过望,立马写信回复。

在收到家人回信后,王琪更加坚定了回家的念头。

这时候的王琪,无比希望自己有一个能够自由出入印度的身份,他开始频繁地向当地政府提出自己的请求。

但是当地政府并不愿意给他一个自由出入境的身份,对王琪的要求当然是置之不理。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22

在印度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对王琪来说,唯一的安慰就是偶尔能在电话里听到母亲那熟悉的声音。

王琪第一次与母亲通话,是在2002年的时候。

由于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实在落后,想要和国内打电话,实在是异常困难。

在成功联系上家人之后,王琪开心了好久。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23

然而在之后,也就发生了最让他遗憾和痛苦的事。

在电话里,他知道了母亲离世的消息,可是他却无法回到国内和母亲见上最后一面。

辗转多年以后,王琪终于在2013年的时候找到了中国驻印大使馆的人员。

当看到大使馆的时候,王琪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24

王琪看到大使馆的时候,就像是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家一样,他知道他终于要回家了。

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在听完了他的故事之后,很快就对他的身份进行了核实。

在得知王琪的迫切需求之后,使馆方面随即和印度政府部门开始沟通。

王琪在印度的妻儿也非常支持他的回国愿望,并且愿意陪同他一起回到中国来生活。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25

经过差不多四年的努力,终于在2017年的元宵节这天,王琪回到了这个离开了54年的家乡,回到了中国和自己的故土。

在咸阳机场,当王琪的兄弟姐妹们终于在机场接到自己久违的家人后,他们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看到此时已经是两鬓斑白的王琪,每个人都有着难以言表的遗憾和心酸。

已经分离54年的家人,终于再一次迎来了团圆。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26

王琪恨不得立马把心中多年的委屈一股脑地倾诉出来。

可是在跟家乡的人交谈的时候,在印度生活了太久的王琪,已经忘记了家乡的方言是怎样说的了。

在家人们为他端上他想念已久的老家乾县的浇汤手擀面时,王琪竟然也已经想不起如何使用筷子。

毕竟在印度,王琪半个世纪里都是用手来抓饭吃。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27

在家人的教导下,王琪才算是勉强能够使用筷子。

王琪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吃着碗中的面条,母亲的样子再一次浮现于他的脑海之中。

他一口气吃掉了7碗面,因为这个味道,他惦记了54年之久。

不得不说,王琪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28

虽然王琪在印度经历了种种磨难,好在最后回到了祖国,和家人们再一次相聚在了一起。

他的归来,和国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无疑让我们感到身为中国人的幸运和自豪。

虽然王琪一直是以俘虏的身份在遥远的印度生活着,但是在他心里他一直记得自己身上流的是中国的血液。

他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并且终有一日会回到自己热爱的祖国。

所以,王琪始终没有加入印度国籍,即使是他会因此受到许多歧视和打压。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29

在王琪回到国内之后,有关部门十分高效地帮他办理了相关的手续。

自此,王琪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以一个合法公民的身份在祖国生活。

王琪的家人也跟着他来到中国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表示都非常喜欢中国,也先后提交了入籍的申请。

2022年春节,记者上门采访王琪时,得知了王琪一家的近况。

中国老兵误入印度54年,在印度结婚生子,回国后说着一口老陕话 - 30

他的子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能够使用汉语和人沟通,三个女儿留在咸阳当地,进了工厂打工,每个月也有一些收入。

王琪的儿子准备做中印贸易相关的行业,目前也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

祝愿王琪老人一家生活幸福!

-完-

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网:《老兵王琪的五十年归途:84岁大哥摸摸他的头说“你回来了”》

2.中国网:《被困印度五十余载中国老兵的漫漫归家路》

3.澎湃新闻:《老兵王琪的五十年归途:84岁大哥摸摸他的头说“你回来了”》

4.三秦都市报:《乾县乡党“欢迎老兵王琪回家” 但王琪老人等并未成行》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