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7.2°C-10.2°C
澳元 : 人民币=4.83
卧龙岗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心理学:99%的人的宿命是受尽社会“剥削”,他们却以为可以反抗

2021-12-17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自然界当中,食物链、生物克制以及弱肉强食的现象始终存在,这是因为自然规律使然:在没有秩序存在的自然世界当中,绝对的力量就是“真理”,只有强大才能够换来自己顺心如意的生活。

同样,即便是在有了规则与秩序的人类社会当中,力量之间的差异也是依然存在的——在当今社会之中,99%的人人的命运其实都是受尽“剥削”,他们却以为可以反抗,殊不知早已置身其中,难以逆转。

心理学:99%的人的宿命是受尽社会“剥削”,他们却以为可以反抗 - 1

自从2020年起,日渐增长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以及突如其来、蔓延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不一样。

许多人似乎开始对自己的人生开始“大彻大悟”,并且开始在各种网络社交平台进行相关的交流,其中某些热词也成为了整个年度的“梗”,甚至是最近几年的社会缩影。

无处不在的剥削

其实早在十多年将近二十年之前,人们的文娱生活便开始出现了群体性——当时的“风向标”往往是每年农历大年三十晚上的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

心理学:99%的人的宿命是受尽社会“剥削”,他们却以为可以反抗 - 2

在这些节目当中,一般都会对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社会现象进行梳理,同时又会诞生一些比较有趣的“梗”成为第二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口头禅,甚至再次引领新的文化潮流。

几十年当中,赵丽蓉、赵本山以及之后的沈腾等喜剧演员都为我们留下了难忘的一些词汇。

其实近些年人们生活当中娱乐生活的一去不返也是一种“被娱乐剥削”的反映——人们不再习惯于通过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来了解过去一年的社会热点。

也颇有些“不屑于”说那些源自春晚的词汇,更多的是通过日常生活当中的各种娱乐APP,尤其是2018年就开始火的短视频形式去享受娱乐生活。

心理学:99%的人的宿命是受尽社会“剥削”,他们却以为可以反抗 - 3

并不是说这些APP就一定不好,而是因为这种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愈发快餐化,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娱乐生活也愈发犹如越来越短的视频,变得匆忙急躁。

这其实就是一种源自于媒体和信息传播的“剥削”:人们的业余生活几乎被某些形式所“垄断”,形成一个信息茧房,无法再通过自己想要的途径去了解外界。

我们再回首2020年开始火起来的一些词汇,诸如“内卷”与“躺平”这两个词,前者源自于社会科学之中。

原本指的是文化或是社会之中发展达到上限、难以再取得进步的情况,被中国网友引申使用之后,有了一种社会各行业之中竞争压力过大的含义。

心理学:99%的人的宿命是受尽社会“剥削”,他们却以为可以反抗 - 4

将人们身处竞争压力极大的社会之中的无奈与迷茫表现了出来;后者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指的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是被网友们引申之后,指的是一种在纷繁社会之中,放弃上进心与竞争、安心变成一条“咸鱼”的状态。

将二者结合来看,可以发现一些现如今网友们思路的端倪:

首先,人们已经认清了社会的现状,发现了各个行业都存在的巨大压力。

其次,人们不再乐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当下的命运,颇有一些“认命”的意味。

认知与反抗

心理学:99%的人的宿命是受尽社会“剥削”,他们却以为可以反抗 - 5

在西方文化人类学领域,存在着一个著名的理论,名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

这一理论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与其学生本杰明·沃尔夫(Benjamin Whorf)提出,指的是人类思维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问题。二人认为,人类的思维模式可能是会受到其语言影响的。

尽管在此之后,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对此的褒贬不一,也出现了许多反对的声音,但是这一假说的提出对于拓宽我们的眼界、增加看问题的视角都能够起到启发作用。

心理学:99%的人的宿命是受尽社会“剥削”,他们却以为可以反抗 - 6

那么我们不妨沿着类似的思路,去思考一下人类思维、认知能力与激发自身潜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众所周知,自我们存在于社会之中起,就会受到许多正能量的话语影响。

比如传统儒家文化当中的“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人定胜天”;“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等,也正是这些话语鼓舞着我们的先辈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们可以大致明白,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之中,“努力奋斗”可以算是一个主旋律。

心理学:99%的人的宿命是受尽社会“剥削”,他们却以为可以反抗 - 7

所以处于这种文化之中的人们也就形成了遇到困难努力克服的思维模式,无数案例也给我们展示了这种思维模式之下个体的坚韧。

那么在西方,他们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西方欧美社会,甚至整个印欧语系范围内,人们的生活都是极大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的,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佛教等等成为了其精神世界的主要力量。

所以在他们的认知及文化当中,生命存在轮回,此生的意义有时是为了偿还“原罪”(如基督教),有的是为了去到“极乐世界(如佛教)”。

心理学:99%的人的宿命是受尽社会“剥削”,他们却以为可以反抗 - 8

无论怎样的思维模式,当人们面对被“剥削”的命运时,或者是会选择“逆来顺受”,在当下的生活之中继续下去,就像是欧美人那样。

或者是努力奋斗,让自己在当下的情况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与命运抗争,就像是传统儒家文化的内涵那样。

无论是否能够被激发出较大的潜力,人们终究还是难以改变自己被“剥削”的命运。

心理学:99%的人的宿命是受尽社会“剥削”,他们却以为可以反抗 - 9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各个方面两极化趋势的日渐显著,资本总是被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想要去争取那些资源,并非是通过努力就能够得到的。

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某种力量所“剥削”,这种情况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有时你的使命并非是通过努力而改变命运,而是让自己在现有状态下过得更好。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