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2.8°C-14.0°C
澳元 : 人民币=4.83
卧龙岗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夏朝孔甲吃过的龙,为什么鳄鱼?

2021-10-09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前一篇文章讲到了

夏朝孔甲,吃过的龙,实则是鳄鱼。

“龙”一字多义。天龙,星宿。地龙,鳄鱼。人龙,胚胎。

地龙鳄鱼,变成了上古部落龙图腾,各种样式的。

读者肯定会好奇,鳄鱼这么多,为什么不是扬子鳄、恒河鳄,偏偏是非洲鳄?

扬子鳄,是中国本土特有的一种鳄鱼,本来黄淮江汉都有,现在只能在长江流域见到。

中国扬子鳄

扬子鳄,就是史料历记载的“鼍”。

《本草纲目》:“鼍穴极深,渔人以篾缆系饵探之,候其吞钩,徐徐引出。性能横飞,不能上腾。其声如鼓,夜鸣应更。谓之鼍鼓,亦曰鼍更,俚人听之以占雨。其枕莹净,胜于鱼枕。生卵甚多至百,亦自食之。南人珍其肉,以为嫁娶之敬。陆佃云︰鼍身具十二生肖肉,惟蛇肉在尾最毒也。”

扬子鳄穴居,打的洞穴很深,一般分为三层,一层比一层高,最大的洞穴长达30米。这也符合《本草纲目》“鼍穴极深”的记载。

扬子鳄,从10月下旬开始冬眠,一直到第二年四月中旬苏醒,冬眠时间有半年。

夏朝孔甲吃的鳄鱼,为什么不是扬子鳄?

《左传》: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

从上述史料记载看,这种鳄鱼“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如果是本土扬子鳄怎么会只有4条?

“豢龙氏”这一职业是,皇家鳄鱼饲养员。夏后启的夏朝以前,是虞夏,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鳄鱼养殖户了。

《拾遗记》:舜时,南浔之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放置豢龙之宫,至夏代,豢龙不绝,因以命族。

帝舜之都在西北昆仑。有南浔国,包邮并且亲自送货上门,给帝舜进献了两头鳄鱼幼仔。说明在夏朝之前,虞朝就有鳄鱼养殖场,豢龙氏是馆长。

上篇文章标题中写了“夏都在印度河流域”,我知道这会造成为数不少的误解,因为很多人看文章都是断章取义,不会通篇阅读。

夏都在上古时候的国内,所以说,夏都不在现在的国内。换言之,在现在的国内,是找不到夏都的,而只能找到夏文化。

这就要说到恒河鳄。以及二里头。

二里头不是夏都,但属于夏文化,二里头的绿松石就是证明。绿松石,是夏文化的代名词之一。

夏朝孔甲吃过的龙,为什么鳄鱼? - 1

夏文化,二里头遗址出土

上图,出现了一个图腾。但它是在现在的国内,非常少见的上古图腾,猫头鹰。

下图,也出现了一个图腾。这个古老的图腾,在现在的国内,说常见也不常见,说不常见也不不常见。

因为这是一个龙图腾。而且这个二里头的龙图腾,是地蛇。因为天龙,是东方苍龙星宿,它自然就是地蛇,虽然它本身就是龙图腾。

还因为,前面讲过地龙是鳄鱼,但是二里头出土的这条绿松石龙,是恒河鳄。只有恒河鳄,有长长的鼻子。

二里头是夏文化。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是恒河鳄,长鼻子。夏都在哪里?

夏朝孔甲吃过的龙,为什么鳄鱼? - 2

夏文化,二里头遗址出土

夏朝孔甲吃过的龙,为什么鳄鱼? - 3

二里头出土绿松石龙,脸部特写,为恒河鳄,长鼻子。

夏朝孔甲吃过的龙,为什么鳄鱼? - 4

恒河鳄,长鼻子。即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原型

《淮南子》:“蛟龙伏寝与渊,而卵剖与陵。”

这句话是说,鳄鱼生活在水里。但是鳄鱼卵是孵化在水边陆地上的。

《孔子家语》:龙,“夏食而冬蛰。

这句话是说,鳄鱼夏天大量进食,冬天冬眠。

夏朝孔甲吃过的龙,为什么鳄鱼? - 5

肯尼亚野生动物园鳄鱼

夏孔甲得到的鳄鱼幼仔,河汉之间只有四只。显然不是本土恒河鳄。那只能是扬子鳄,或非洲鳄。

夏都不在现在的国内,也不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那么只剩下一个地方,即上古时候的国内——印度河流域。

所以,孔甲吃的龙,很可能是非洲鳄。

成年非洲鳄体重达300公斤,放到现在也没有哪家快递公司敢接这个活,更何况是包邮送货到家。

孔甲得到的,是非洲鳄幼仔,所以需要专门人员来饲养,可惜养死了就做成了鳄鱼羹。

虞朝、夏朝,都有豢龙氏,皇家鳄鱼饲养员。

现在国内也开始兴起了鳄鱼养殖业。其实早在夏朝以前,就有了这个行业。

夏朝孔甲吃过的龙,为什么鳄鱼? - 6

国内鳄鱼养殖场

上古时候,鳄鱼养殖户叫做豢龙氏,或御龙氏。

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上古中原,文化东出,万里河山,天下大同。

现代中国,文化东出,万里河山,天下大同。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