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9日 6.1°C-7.9°C
澳元 : 人民币=4.84
卧龙岗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邓公父亲邓绍昌:变卖家产凑300元供他留学,自此一别终身未见

2021-10-0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因患帕金森病晚期进而引发肺部感染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听闻此消息,举国同哀。

想必国人都听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这句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言便出自邓小平之口,他是引领“改革春风吹满地”的人;他是提出“一种国家,两种制度”,推进了澳门、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人。

邓公父亲邓绍昌:变卖家产凑300元供他留学,自此一别终身未见 - 1

于是,他被我们亲切地称呼为——小平同志,或是邓公。

而邓小平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背后,不仅仅是他本人的努力,更加离不开早年他的父亲——邓绍昌的支持。

作为一代伟人的父亲,邓绍昌无疑是伟大的,也是令我们敬仰的人。然而,邓绍昌在邓小平十六岁那年,经历了千辛万苦变卖田产凑300元供儿子留学,而这一次的依依惜别,却成为了邓小平与父母亲的最后一次见面。

邓公父亲邓绍昌:变卖家产凑300元供他留学,自此一别终身未见 - 2

邓绍昌,旧社会少有的思想开放的人

邓绍昌,四川广安牌坊村人,字文明,是清末人。

然而,虽然出生在清朝末期,邓绍昌的风骨一点也没有沾上清朝末期的麻木与愚昧,相反,他毕业于成都法政学校,思想是旧社会少有的开明之人。

从成都法政学校毕业后,他决定成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让更多的孩子放眼未来。由于受过新式教育,加上为人正直,公平正义,嫉恶如仇,他对黑暗社会的黑暗面痛恨不已,面对百姓疾苦与乱世混战,他总是慷慨解囊,于是他被人推举当上了保卫一方的乡团“团总”。

邓公父亲邓绍昌:变卖家产凑300元供他留学,自此一别终身未见 - 3

清朝后期,帝国主义殖民侵略者的横行霸道与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无所作为,深深刺激了他,满清政府在面对国人趾高气昂的同时,却在面对侵略者时唯唯诺诺,低头弯腰更让他气愤不已。

后来,他做到了协兴乡团“码头”的当家三爷,后又晋升协兴乡团的“掌旗大爷”,他一直在苦苦奔走呼号,积极呼吁近代人民反洋教,从事“保路运动”。

正值辛亥革命前后,四川广安建立革命家,一向满身正气的他成功进入革命军并当选上了新兵训练营营长,并率部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武装暴动。

邓公父亲邓绍昌:变卖家产凑300元供他留学,自此一别终身未见 - 4

然而,一身正气的邓绍昌不愿同流合污,于是被更高一级的当官者撤除官职,并暗中多次使坏。迫不得已,邓绍昌背井离乡,前往重庆避难。

然而,侵略者的欺压与人民的苦难并不只在广安一角,他前往的重庆,当地人民也处在苦难之中。为此,他心痛不已,并坚信,只有改变、只有创新、只有革命,才能救这个苦难的社会,以及在这个苦难社会下艰难生存而苦难又不幸的人民。

他读过书,所以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也许是一个能救国图存的法子。在重庆,偶然的一个机会,邓绍昌得知了四川教育名人吴玉章先生与友人决定在重庆开办留学法国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思想超前的邓绍昌立刻想到机会来了,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他的决定会影响到后来的新中国。

邓公父亲邓绍昌:变卖家产凑300元供他留学,自此一别终身未见 - 5

怀抱父志,赴法留学

邓小平出生在1904年的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他出生的那一年,他的父亲邓绍昌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按照家谱,邓小平一出世便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邓先圣。

由这个名字可见,父亲邓绍昌对他的孩子抱有极大的期望,对他能够成为伟人寄予希望,

邓先圣也没有辱没这个响亮的名字,他从幼时便表现出了不一般的聪慧与伶俐。

初识书,便能够比同龄人更加快速地记忆并背诵下来;与此同时,他练字初期,也能写上笔笔好字,成为当时广安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由于名字太过响亮,私塾老师在征得他与父亲邓绍昌的同意下,邓先圣的名字改成了邓希贤。

邓公父亲邓绍昌:变卖家产凑300元供他留学,自此一别终身未见 - 6

也许他的老师与他的父亲,甚至是当时的邓先圣也想不到,他真的成为了为我们后代所怀念与敬仰的,堪比圣人一样的存在吧。

邓希贤渐渐长大,看见过许多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也像他的父亲邓绍昌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拥有能力来中国,迎来一个崭新的、没有腐败没有帝国的新中国。

救旧

当父亲再一次写家书时刚刚提到赴法留学的时候,邓希贤立马回信说到:“父亲,我愿意去。”

面对救亡图存,面对可以早一点来到的新中国,邓希贤早已迫不及待了。

邓公父亲邓绍昌:变卖家产凑300元供他留学,自此一别终身未见 - 7

自此一别终身未见

邓绍昌看到儿子的回信中,儿子一心报国的心愿,邓绍昌又是欣慰又是焦急,欣慰他的儿子与他一样,愿意成为使中国变好中的一位积极分子,焦急的是,自费赴法留学的勤工俭学的学生,需要筹集300元。

二十世纪初,按一头牛3大洋来算,300大洋可以买100头牛;按一块大洋能够买到40斤粮食,300大洋可以买1200斤粮食。

然而邓绍昌家中落道,即使10大洋也捉襟见肘,可想而知,为了这300大洋,邓绍昌变卖田产、放下身段去借钱,是何等的艰辛,是如何坚定的相信邓希贤赴法留学的前程。

邓公父亲邓绍昌:变卖家产凑300元供他留学,自此一别终身未见 - 8

邓希贤本人也在这千辛万苦的凑钱过程中,打了几番退堂鼓,然而他的父亲坚定的告诉他:只有知识才能救我们摇摇欲坠的国家,只有你去学习了,我们才能发现我们的不足,才能救人民。

邓希贤满目含泪,把父亲邓绍昌的话牢牢记在心中。

1920年,邓希贤在母亲不舍、父亲饱含期望的目光中出发了,他登上船,与父母亲深深对视,直至再也看不见,他才转身入舱,然而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与彼此相见。

邓公父亲邓绍昌:变卖家产凑300元供他留学,自此一别终身未见 - 9

从这以后,邓希贤留在父亲母亲的心中永远是16岁的少年,而在邓希贤心中,父母亲记忆中的模样,也永远没有老去。

踏上异国的征程,邓希贤按下思念的心情,下定决心投入新革命中,几次化名,直到母亲淡氏因病去世、父亲邓绍昌意外去世也没能知晓他的踪迹,而他,同样也不知晓父母亲早已不在人间。

邓公父亲邓绍昌:变卖家产凑300元供他留学,自此一别终身未见 - 10

小结:

人生在世,总有或多或少的遗憾,邓父九过家门而不入,旁人问为何,他深情地望向四川广安的方向说:“我怕。离家的时候,广安有差不多60万人口,现在都超过100多万,惊动不起哟!”然而我想,也许邓父的心中,亦有一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吧,邓父也想让无数对新中国有无限期望的人,见到如今的新中国。

想必,倘若邓绍昌见到了现在的新中国,心中也定是无限欣慰,山河已无恙,忠骨请安心。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