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16日 17.3°C-19.5°C
澳元 : 人民币=4.83
卧龙岗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2021-09-18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1

明天就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的日子,每逢9月18日警报声都会响起,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血迹斑斑的历史,在回望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有一首经典的抗战歌曲就诞生于那段峥嵘岁月。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松花江上》曲谱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2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3

这首《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后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歌曲在张寒晖创作十几年之后才得以署名,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歌曲《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

1937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写到,成千成万的青年人无家可归,无学可求,尤其是东北的青年朋友,一再地漂泊流浪,一再地尝受人世间的惨痛。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伤心的人断肠。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4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5

国破山河碎、告别故土、开始流浪。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北大营,将沈阳全城占领,酿成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极对待日本侵略者,命令张学良不进行抵抗,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失守。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6

1921年出生的赵振声,当时就在哈尔滨。他曾经回忆:日本的鬼子到哈尔滨的时候,是春节前的前一天,那时候哈尔滨有道里,道外和南岗,南岗那边枪声不断。一听到枪声以后,这些老百姓都关门闭户。那时候小,不知道怎么回事,日本鬼子已经打到南岗一带了。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7

国破山河碎,大批东北军官兵和东北居民告别故土,开始了流浪。著名艺术家于蓝,当时只有10岁,却因为日本人的铁蹄,经历了生平第一次的颠沛流离。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8

于蓝曾经回忆,“当时坐火车,那很拥挤,火车顶上也是人,火车通道上也都是人,我们也没有地方睡,有时就躺在这个椅子是这样,三个人坐的,那就是大家都这么睡底下呢。就靠着墙角这块,你就靠在那睡,也就是太累了小孩子,我腿也就伸到别人身上去了。”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9

1936年冬,一生从未到过东北的张寒晖,正在陕西省立第二中学做国文教员,很早就加入共产党的他,对东北人民背井离乡的痛苦感同身受,写出了这首《松花江上》,并且教唱给了二中的学生。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10

一曲《松花江上》,诉不完流亡心酸、离愁别绪,还唱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流传的不仅仅是歌声,还有一种心手相邸共同抗敌的意愿和决心。1936年12月9日,是“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纪念日,西安的爱国青年上街示威请愿,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11

游行队伍行至东郊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不要去临潼,怕有危险。学生的报国请愿之心受阻,人群中有人高唱起《松花江上》,让张学良听后大为感动,他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12

西安事变见证者胥继武回忆当时场景:张学良在灞桥这地方,把学生挡回去,说是一个礼拜之后再见分晓,这是张学良说的。一个礼拜就有了西安事变了。

西安事变发生后,这首《松花江上》也迅速从西安传遍全国。但是那时所有版本的歌谱,词曲作者都没有署名。原来,张寒晖在写松花江上的时候,正在从事地下秘密工作,出于安全考虑,他不能引起外界的关注。

有很多艺术家们曾说,名歌传遍天下,作者默默无闻。1942年4月,张寒晖被组织调回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并任文协总支组织委员,后又兼任大众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文艺工作者,贯彻党的文艺方针。

《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直到去世也没署上自己的名字…… - 13

他深入农村开展识字运动,收集整理民歌,被边区人民称为人民艺术家。可惜的是。张寒晖刚刚写出《军民大生产》等几部优秀的作品,积劳成疾,于1946年3月在延安病逝。终年44岁。直到1950年,西北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出版了《张寒晖同志遗作歌曲集》,才结束了歌页上没有作者署名的状况。

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松花江上》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随着歌声流传下来的还有中华儿女在危亡中永不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们都铭记那一段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居安思危。吾辈自强,当志存高远,不负时代!

图文编辑|黑龙江头条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