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7.2°C-11.8°C
澳元 : 人民币=4.84
卧龙岗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2020-09-09 来源: 十点历史君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很多年以前,毛主席给友人邹蕴真写过一封信:“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 1

1867年2月2日,文七妹出生在唐家坨的一个普通家庭。她本名文素勤,因为在姐妹中排行第七,因此唤为文七妹。1885年,15岁的毛顺生娶了18岁的文七妹,但婚后的生活却并不如人意。

文七妹20岁左右怀孕,但两个孩子都相继夭折,令人十分惋惜。为了满足生子的愿望,文七妹虔诚地信起了佛,希望能保佑她的孩子健康成长。1893年12月26日,伴随一阵清澈的啼哭声,一个婴儿成功降世。

毛顺生思索再三,给儿子取名为毛泽东,是取“日从木中出”之意。夫妻两人沉浸在生子的喜悦之中,当然不会想到这个孩子,将来会做出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

在毛泽东的少年印象中,父亲的脾气总是很粗暴,这或许与毛顺生的早年生活有关。在他17岁左右,就接手了家庭的所有重担。家中5人的衣食住行、还有5间半破的茅草屋,以及欠下百余两银子的外债,压力实在太大。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 2

当身边同龄人都纷纷走出大山,前往曾国藩的湘军中,搏取一份机遇时,毛顺生也不禁陷入了沉思。没多久,他也走上了军旅之行。这份当兵的收获,不在于得到多少钱,而是当他走出大山后,才发现世界远比他想象的要大。

眼界的提升,让毛顺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后来有人总结,他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专事农桑”、“弃农从军”、“亦商亦农”。回乡以后,毛顺生从米粮生意做起,后又涉猎养殖业,成了韶山远近闻名的能人。

毛家从起初的5间破茅草房,到后来10间半砖瓦房,就是对他能力的最好体现。毛顺生富了,但他一生勤俭节约,对子女的要求,也近乎到苛刻的地步。这种态度,也许就是他的财富秘诀。毛主席曾回忆父亲:

“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是最差的,每月十五对雇工特别开恩,给他们鸡蛋下饭吃,可是从来没有肉。对于我,他不给蛋也不给肉。”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 3

与父亲的严酷相比,母亲文七妹的宽厚仁慈,则影响毛泽东更深。因为毛顺生脾气暴躁,父子俩经常吵得不可开交。文七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甘当两人中间的和事佬,每次吵起来,她必能想办法调和。

除了解决父子吵架的琐事,文七妹对穷人的态度,也值得称道。那时毛家的条件尚算宽裕,遇到饥荒年代,文七妹总是愿意施舍穷人,而毛顺生则不太愿意。毛泽东从小受母亲影响,也对穷人产生了同情和怜悯。这种影响,伴随了毛泽东一生。

有一次,毛泽东上学时,看到一位同学总是不吃饭。后来才知道,他家里穷,带不起饭。从那以后,毛泽东每次都将饭分给他,自己则饥肠辘辘挺到放学后,才开始大快朵颐。起初,文七妹以为是儿子不够吃,便给他加大了饭量。

但毛泽东每天回来,依然吃得很多。文七妹通过询问,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她不仅没有责怪毛泽东,反而对儿子的善举十分欣慰。后来,文七妹每天给他带上两份饭,将这份善意留存了下去。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 4

还有一次,毛泽东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穷苦人。寒暄几句后,他就将身上的所有钱,送给那个穷人。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母亲的言传身教,让伟大领袖毛主席,很早就对穷苦人民产生了怜悯之情。

其实,按照毛顺生早先给儿子规划的路,毛泽东应该成为一个学会赚钱的人。但16岁的毛泽东,已经不甘于屈居在这片大山中,他迫切想要走出这里,去看更广阔的外面世界。起初,他提出这个决定,遭到了父亲的严厉拒绝。

大字不识的文七妹,又一次展示了她的人格魅力。在赚钱和读书的事情上,她坚决支持后者。在母亲的劝动下,毛顺生终于同意了,儿子出外读书的想法。临走之前,毛泽东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夹杂了一句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 5

这句诗,是毛泽东初出乡关所作,表达了他志向高远、胸怀天地的气魄。至今读来,脑海中仍能浮现,一个赤子为了理想远离故乡,忐忑又充满信心的复杂心情。毛泽东走的那天,一家人都去了,母亲曾深情地说道:

“我三伢子(毛泽东小名)是有出息的,是要干大事的。”

毛泽东在外读书期间,文七妹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只要他有时间,就会赶回老家看望母亲。后来,两位舅舅将文七妹,接回了娘家养病。毛泽东知道后极为感激,在信中这样写道:

“家母在府上久住,并承照料疾病,感激不尽。”同时随信抄录了一副药方,让舅舅给母亲“如法诊治,谅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连(泽民)护送来省”。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 6

1919年春天,毛泽东将久病的母亲接到了长沙,这才有了难得的相聚时光。期间,他们三兄弟拉着母亲照了一张相,这也是与母亲唯一的合影。文七妹从长沙回到老家,没多久就病逝了,享年52岁。

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毛泽东悲痛不已。他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后,写下了一首《祭母文》:“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侧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写了一封灵联,表达了对母亲崇高美德的赞誉,以及慈母离世的悲伤之情。

毛主席母亲文七妹:一生宽厚仁慈,曾深情地说:三伢子是干大事的 - 7

革命胜利以后,毛泽东再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韶山,在父母的墓前喃喃道:“前人辛苦,后人幸福。如果是现在,他们都不会死的......”文七妹,用她的宽厚与善良,养育了我们的领袖,这样伟大的女性,值得后人永远怀念!

关键词: 历史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